武汉实施首个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办法 助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6-20 11:08:48
导读 2025年5月29日,《武汉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武汉市首部专门规范民用无人机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该办法的出台直接响应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的要求。

image.png


政策背景与意义


武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办法是构建我市低空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落实了上级法规要求,更为维护公共安全、航空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无人机分类与管理范围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指除军事、警察和海关用途外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按照重量和性能指标可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当前市场上约90%的消费级无人机属于轻型,其空机重量不超过4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7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类型划分不仅考虑重量因素,还需同时满足最大平飞速度、最大飞行高度等多项技术指标。

全流程管理与实名登记制度

《办法》确立了"安全有序、服务发展、分类管理、协同高效"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市区两级政府及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公安机关主要负责民用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和低空飞行监管平台的日常维护,并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实名登记是规范使用的基础环节。新规明确,所有民用无人机无论大小重量,所有者均需在飞行前完成实名注册登记,登记主体包括中国公民及依法设立的法人。无人机转让、毁损或灭失时,所有人应及时变更或注销登记信息。

未经实名登记就进行飞行活动的,公安机关将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予以处罚,轻则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2000元至2万元罚款。

严格规范飞行行为

随着无人机应用日益广泛,其潜在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组织无人机集群飞行或分布式操作活动,必须依法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申请并获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要主动采取安全预防措施,落实主体责任。

个人使用无人机时,必须遵守相关行为规范,例如在受酒精、麻醉剂或其他药物影响时,严禁操控无人机,确保飞行安全。

违规处置与法律责任

针对无人机"黑飞"等违规行为,公安机关可在条件允许时对低空目标实施先期处置,并负责违规飞行落地后的现场处理工作。

《办法》还明确,依法配备无人机反制设备的单位,应在公安机关等部门指导监督下严格控制设置和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拥有、使用无人机反制设备。

违反规定的行为将由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处罚。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随着无人机在农业精准施肥、地形测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一管理办法的实施将为武汉低空经济发展筑起安全屏障,确保这一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场景案例 查看更多》

双模双卡工业路由器赋能无人清扫车应用方案

在传统环卫清洁运营成本构成中,机械设备及耗材成本占比仅为 30%左右,人工成本所占比例高达 70%左右。但另一方面,劳动力缺乏、老龄化、工作环境恶劣等一直是困扰传统环卫清洁行业的痛点。环卫清洁作业工人的用工缺口日益严峻。环卫清洁作业的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以及作业时间苛刻(几乎是凌晨或者深夜时间段)都成为了年轻一代择业选择时不愿意进入该行业的主要原因;这也导致了人工环卫清洁工作成本不断增加。无人驾驶清扫车通过科技手段改善了传统人工环卫清洁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人力与生产矛盾的问题。

5G工业CPE路由器赋能医疗配送机器人应用方案

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医院发展建设中运输业务量大幅攀升和人力成本持续走高的突出矛盾,使得压缩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管控质量成为当下医院发展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新冠疫情的突然到来,更是进一步激化这些矛盾的爆发。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产品,在现代医疗场景的应用领域不断被扩宽,和人、环境相互配合、

5G赋能120救护车联网解决方案

在现代科技化城市中,医疗救援系统是城市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急救中心承担着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联网科技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逐步引入到医疗急救系统中,实现救护车的联网化、信息化、智能化,5G智慧救护车应运而生。5G+急救车在外观上和普通的急救车并没什么区别。

领取样机
在线咨询
产品PK
选购攻略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